近日,公司罗芬教授在《中国旅游报》发表题为《湖南康养旅居发展走出特色路径》的专题文章,系统梳理了湖南省在康养旅居领域的发展成效与创新实践,为全国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湖南样本”与理论支撑。
文章指出,湖南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丰富的新业态新场景、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康养旅居发展模式。罗芬教授从资源基础、业态创新、交通支撑、市场保障等多个维度,全面分析了湖南康养旅居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潜力。
湖南自然地理格局独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形成了以山地、丘陵为主的“不对称马蹄形”地貌。罗霄山脉、南岭、武陵—雪峰山脉等主体山脉孕育了如齐云峰、神农谷、雪峰山等一批具有“天然空调”效应的避暑胜地,为康养旅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
在业态创新方面,湖南深度融合文化与康养资源。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简帛医书、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等,为“文化+康养”新场景提供了深厚底蕴。各地举办的帐篷露营、音乐季、夜间文旅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游客体验,延长了停留时间,提升了消费能级。
交通网络的完善为康养旅居提供了有力支撑。湖南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高铁网络覆盖全省14个市州,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形成“3小时交通圈”,极大提升了康养旅居目的地的可达性与吸引力。
市场需求方面,长株潭都市圈人口密集,家庭式、朋友式“健康+休闲”消费意愿强烈,老年人“候鸟式旅居”也成为新趋势。湖南凭借生态优势与成本性价比,吸引了大量省内及大湾区游客,重游率持续走高。
罗芬教授也客观指出,湖南康养旅居产业仍面临初级化产品主导、品牌影响力有限、产业链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对此,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推动“康养+旅居”深度融合,打造定制化服务;二是构建差异化品牌矩阵,实现“一区域一特色”;三是完善产业链条,推动“吃住行游购养”一体化发展;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该文的发表,不仅展现了公司教师在旅游研究与政策咨询方面的学术影响力,也为湖南省乃至全国康养旅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未来,公司将继续支持教师开展高水平应用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旅游团队建设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
全文链接:https://www.ctnews.com.cn/paper/202509/18/node_03.html
(一审/张艳红 二审/洪晶波 三审/洪梅)